![]() |
|
|
您当前的位置 : 西青信息港 >> 新闻 >> 综合 |
|
||
今年以来,西青区新一届区委、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“三个着力”重要要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实施民心工程作为重中之重。截至目前, 在全区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,民心工程整体进展非常顺利,20项民心工程59个子项有56个已完成,其余3个子项正在办理工程后期验收等收尾工作,年内能够全部完成任务。这些民心工程的实施,让西青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,民心工程的实施,顺了民意、暖了民心。 西青区今年的民心工程,由去年的10大类扩展到20大类,确定了59个子项,全年投入由去年的51.6亿元增加到88.3亿元,增长71%,重点涵盖生态环境、交通出行、社区管理、社会保障、教育医疗、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。 交通出行得到新改善。全区打通了3条断头路,新建了6条道路,对重点道路、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,进一步解决街镇间的交通瓶颈。截至目前,全区公交线路达到72条,运营车辆达到800余部,实现了镇域间的微循环。同时组织实施了22条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。据交管部门初步统计,截至目前,全区交通事故死亡率同比下降17.4%。 教育资源得到新优化。全年投入近5亿元,新建了6所幼儿园、5所小学和2所中学,确保每个街镇都建成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和1所普惠性幼儿园,使全区近6000名学龄儿童从中受益。同时,开展“明厨亮灶”工程,并在学校食堂内安装监控设施,解决孩子家长普遍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。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。全区对35蒸吨及以下燃煤供热锅炉全部“清零”,对3.8万户实行了煤改电、煤改燃工程,关停整改“散乱污”企业近2000家,截至11月底,全区优良天数达到209天,环境综合指数排在全市前列。连续开展了对京沪高铁、南曹线,以及荣乌高速、津淄公路沿线等百姓关注的热点区域的卫生清整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市容园林等专项整治行动,全区林木绿化率达到30%以上,绿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,水质状况稳步提升。 文化服务得到新拓展。在坚持举办灯展、秧歌花会展演、文艺大舞台等经典文化活动同时,先后推出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、文化大讲堂、书香西青全民阅读等大一批特色品牌,联动开展文化活动3300余场次。建成了建筑面积2391平米的西青图书馆南部馆区以及侯台绿化体育广场、王稳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、书香驿站等一批基层文化活动阵地,使群众文化活动有去处、有空间。 就业培训得到新提高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全区新增就业39494人,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561人,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任务。启动了新一轮“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”,累计培训各类人员7000人,其他困难群体就业率达到90%以上。 社会保障得到新强化。全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860元,五保救助标准提高到20640元/人。对户籍失独家庭发放救助金35万元,为8000余户残困户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284万元。在继续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工作中,筹建了市级残疾人培训基地,培训残疾人400多人,使117名残疾人正式上岗;依托“助残平台”,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、通讯补贴办理等多项服务,受益残疾人达1.4万,群众综合满意率达97%。 十九大报告指出,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既尽力而为,又量力而行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一年接着一年干。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,西青区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民心工程的最高标准,启动了2018年20项民心工程项目立项工作。在立项前,区政府首次面向区党代表征集意见建议,新开通天津·西青微信公众号渠道,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,同时,通过区网信办、信访办、人民网留言、8890热线等主动搜集了一批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线索,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2018年民心工程将进一步扩大民生供给,内容涵盖教育、文化、医疗、安全、环境等诸多方面,既突出优化教育供给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两个重点,夯实安全、保障、服务三大体系,又着手办好家门口的菜市场和早点铺、公共出行、公共设施等百姓关心的四件“小事”,满足多样化需求,内容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 |
||
相关新闻 |
|
|